万亿大健康产业成经济支柱,以中医食疗构筑康养成新趋势

 二维码 39
发表时间:2023-07-13 15:03网址:http://www.huashandao.com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对健康的理解也发生了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人们认识到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不再是非黑即白,还有一种介乎其间占比广阔的亚健康状态。健康不再仅仅满足于身体上的无病无恙,还包括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有道德等等主观层面的指标。


因此,人们开始把疾病防治战线拉宽:往前移摄养于无疾之先;向后推调养于瘥恙之后。康养产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从功能性症状缓解治疗变向根治性治疗转变。



一、中国养老现状与发展趋势


1.老龄化社会发展特点

因为中国人口基数特点所致,老龄化社会来势迅猛,且呈现基数增长的渐近化,结构成分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的细分化,社会影响力的深层化四化特点。


2.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综上分析,我们看到人口结构比例失衡拖累社会发展进程,社会劳动力不足导致社会结构性动力不足,国家养老资金超负荷累积成严重社会问题。


3.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家养老体制建设缺乏创新性机制,不能与迅猛来临的老龄化时代现实相适应。存在基础设施供应不足、产业结构不够健全、康养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有600多个城市基本没有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医学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比重仅为1.8%;我国养老服务机构2.85万个,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780.0万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仅33.8张,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养老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缺口。虽然,我国康养产业遍地开花,但受康养产业回报慢、粗放式发展、政策碎片化、配套设施单一、人才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养老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今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大家对于健康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由此催生了康养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康养产业其实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了养老、医疗、体育、养生、旅游等等,并且衍生了许许多多的产业链。康养产业让国民的健康与养老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老有所乐、身体健康”是康养产业为人们做出的最大贡献。

目前市场上已有十几家保险机构投资了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布局全国20多个省市,覆盖重资产、轻资产或轻重并举的经营模式。“健康管理+康养服务”是大势所趋,保险机构当前需要看清自身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并做好长期战略规划,将资金和资源有机整合。


未来五年低龄康养、高龄介护、失能失智等人口结构性规模巨大,衍生消费需求潜力广阔。2021年发布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低龄康养需求加速到来,未来五年将年均新增低龄老年人2300万人,五年累计新增超1亿人,规模性人口将带动养老消费的变革;另外,长寿时代到来,当前80岁及以上高龄群体规模突破3580万人,未来五年将实现人口翻倍——新增3123万人。同时,未来五年认知症障碍人口规模将达1800万人,空巢老人将达1.45亿人,失能老人规模5000万人等等,不同需求加持下的康养产业市场消费将迎来新变革。



二、健康产业将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角度阐述实施积极应对国家发展战略,发展康养事业和康养产业,健康产业将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国家层面积极推动康养事业建设,将亿万家庭的"家事"上升为"国事",多方向规划老龄化发展,出台多个政策保障民生,主要包括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规范、农村养老均衡发展、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支持物业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科技和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为2.6亿,这个数字占人口比例接近三成。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主要为“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然而,据2021年底发布的《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中显示,居家养老意愿占比已明显下降,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需求比例逐步提升,将康养资源下沉到每个社区才能解决床位问题、老人情感、服务规范等问题。



三、没有产业支撑 项目缺少“生命力”

许多认识不够深刻的从业者容易误把康养产业当成单一的养老地产来运作,忽视了康养产业本身性质所决定需要涵盖诸多业态的基本要求。


从业者需要对康养产业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康养产业绝不仅仅是养老地产,其面对的客群也非单一的老年人群。根据消费群体、市场需求、关联产业、资源差异和地形地貌的不同,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康养产业类型,只有找到核心的产业支撑点,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目前许多康养项目规划不实不细,一味跟风抄袭,复制没有普适性的个性化模式,最后难免不伦不类。一方面,有的开发者闭门造车,只凭主观判断搞建设,理念、主题、创意皆空,这样的项目建成必然是没有吸引力的,更有甚者,完全拷贝邻省邻市的成熟好项目,不能因地制宜借鉴,给游客“看起来一模一样,却总是不如别的地方好”的感觉。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规划师移花接木,只是把其他地产的项目拆零散,再四拼五凑组装成一个新的方案来滥竽充数。


如何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养,让中国老年人更健康、幸福地度过晚年?

张伯礼院士指出,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理念体系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养生保健治未病是中医药的独特优势,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这与我国提倡的健康老龄化的理念不谋而合。他建议,把老龄化的健康服务和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治未病融入到老年人起居、饮食、心理、调摄、运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老年人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模式,有利于健康长寿。



我国人口基数大,并且康养的需求也呈现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特征。因此,中国要想发展康养产业需要“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同时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稳步推进。


我国的康养是以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设施养老为辅的模式,康养的关键在于健康维护。通过大力普及中医药为主的康养模式,让人们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这也是中国式康养的内涵和特色。


在此背景下,陈农夫制定了康养产业战略规划,将“打造中医药康养生态圈”作为企业的愿景和目标,全面布局康养产业链,形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人才培养、健康管理、服务及其衍生的上下游多种业态的集聚,构建康养全产业链,搭建一个健康、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康养生态圈”,推进康养产业的创新发展。


早在2021年,陈农夫食疗筹建线上一站式康养服务平台,以康养+中医为基础的“康养社区”进入了紧张的筹备状态中(又名“天使社区”),2025年将着手打造中医药文化村的建设。创始人陈老师表示,将拓展整合医疗、健康、养老等产业资源,同时汇聚国内外尖端康养产业资源,打造一流的人文生态圈服务平台。



并推出的“把病房变为厨房,把药疗变为食疗”的理念受大众追捧,食疗是以中医药和食物为原料,即“药食同源”,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


养生不必大费周折,不需要额外花钱和额外花时间,就能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养生理念,尽在一日三餐中,把中医食疗融入一日三餐,把健康放在舌尖上,每天给健康做加法,把三餐吃好就是最好的养生。


同年四月初,以康养结合中医药为基础的“中医药康养基地”并举行了隆重的中医药田园康养基地奠基仪式。中药材种植,养殖,配套健康食疗产品,适宜于医院病患康复,抑郁症,中风后遗症等特定人群,配套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优越的气候及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自身生态环境条件打造的中药材种植、在自耕自足中带领一家老小学习中医药知识文化,锻炼体质,磨练意志,以文化知识育人。



田园、社区将是养老养生的两大重要阵地,一是因为国人都有叶落归根的想法和对乡村养老隐居生活的向往,二是城市没有太多地方可以承接养老需求。因此结合中医药文化田园发展以农养老,链接中医馆,康养基地,把生态、康复、休闲、食疗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老年体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等业态,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甚至是给活力老人有发挥自身余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机会,实现老人的价值认同感。


城市中有需要的老人入住康养社区后,其生活方式应以老人的意愿为准,尽量不作改变。譬如,老人的家属,尤其是有轻微失能失智的老人的家属,可以同住陪伴。又如,老人家中用惯的家具和生活用品,都可带到新的家中继续使用,入住老人可在康养社区中尽享宁静祥和。入住中医药康养基地的老人在享受绿色自然的美丽田园风光的同时,也享受专业化的居家服务。健康状况允许的,可以在门前地头种种蔬菜花果,享受田园风光的快乐。


健康快乐,生活无忧,工作日在城市里工作,周末带一家老小来中医文化田园康养,亲子旅游度假,学习,让生活更有味道,这是陈农夫一辈子的追求。


康养是人的康养,特别是老年人的康养,是我国民生工作和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每个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老龄化的康养模式,服务于中国人民,也奉献、施惠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