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热潮下,药食同源如何发挥创新优势? 二维码
898
发表时间:2022-02-24 08:54网址:http://www.huashandao.com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不管是国家亦或是个人都会把健康放在第一位。2019年,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原来的单一治病模式向“防—治—养”模式转变,更好为人民健康谋福祉。 “防”是疾病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提前做好健康管理,及时做好预防,那么,相信我国患病人数会大大降低,去医院排队挂号的人数也会少许多。 当今,全球的营养健康问题面临重大挑战,慢病死亡率占到了71%,所以对“食药同源”产业也有重大需求。营养健康已经开始上升为我国国民首要需求,一般而言,人均GDP小于1000美元时,吃饱为首要任务;当人均GDP在1000到1万美元之间时,由吃饱向吃安全的阶段迈进;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时,食品营养健康上升为首要需求。 另外,国家对健康中国2030、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都为“食药同源”产业提供了机遇。再有,自古以来食疗一直都是预防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药食同源食品是什么? 药物与食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只能用来治病的称为药物,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 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中,提出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理念, 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中国人以五为尊,早在甲骨文上,就有了东西南北四方与位于中央的“商”并称的概念,等到周时,五方已与五色结合。这正是中国人最早对天地万物、华夏大地的朴素认知。 所谓“民以食为天”,作用到饮食上,通过食物或药材颜色与脏腑对应,以食补或药补方式达到养生保健甚至治疗的目的,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 《黄帝内经》中提出“以五色命五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把五色的功能属性与五行、五脏相结合。不同色泽的药食,同时对相应脏腑起着疗养的作用。 纵观我国药食同源理论的演化史,可发现从食物到药物,再分化出药食两用物品,从汤液醪醴、五谷五菜到药食品种的不断丰富,从本草到食疗本草,从充饥到养生疗疾,人们对“食物-药物一药食同源”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丰富、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及食品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生活饮食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饮食疗法又有了新的发展,在著作方面出现了许多专业工具书,如食养食疗、保健医疗食品类书籍和辞书等,同时大量科普类书籍也相继问世。中医食疗食补也开始进入到专业研究领域,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目前,很多中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与中医院合作,开展了食疗的临床工作,研制特医食品。部分中医院设立食疗营养科或食疗门诊,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发的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也被广泛推广应用。 但也存在的主要的几个问题: 一是行业规模不大。安国“药食同源”食品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产值较低,缺乏龙头带动企业。2020年,“药食同源”食品企业全部产值约为6.8亿元。 二是品牌影响力不足。生产企业主要以代加工、贴牌生产等方式为主,自主研发不足,产品知名度低,品牌效应不明显。 三是营销渠道不畅。对大数据、“网红+主流媒体”等新营销方式应用不够,电商规模小、水平不高,导致物流不畅、成本较高。 四是产业融合不够。以康养旅游为例,安国5家3A旅游景区普遍缺少“药食同源”体验环节,“药食同源”+“中医药康养”、现代农业上下游亟待发力。 五是同业竞争无序。由于“药食同源”企业缺乏产业引导,研发创新、市场培育等投入不足,致使创新乏力,价格战频发,同质化竞争时有发生。 针对目前在药食同源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谈到三个观点:
在中国,不乏有中草药与食品产业结合,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的案例,比如凉茶。2012年,加多宝全年销量突破200亿元,力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等成为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量第一名;同时,王老吉、和其正等品牌迅速崛起,共同创造了几百亿的凉茶市场。虽然近几年来,因为恶性竞争、官司纠纷等问题导致行业整体下滑,但中医药+食品这一发展战略依然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而起源于1998年有老字号的陈农夫,近年来推出的“把病房变为厨房,把药疗变为食疗”的理念受大众追捧,食疗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 几十年来,大健康领域公信力丧失,重概念,重模式,重营销……没有一家重视经营文化,人品……陈农夫门店大长桌子意义,就是让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坐在一起,体验自己的效果又看着一桌子人的效果,一起验证技术的真实性,让产品自己“说话”,以此建设中医文化公信力,重拾社会对大健康信心,杜绝忽悠、套路、“黄婆卖瓜”等行为,把经营人品,经营道德,传播爱心,分享快乐为宗旨,有没有效果顾客说了算。 这份技术自信源于创始人陈老师17年的潜心研发、23年的口碑沉淀。 在我看来,食药同源近年来有所普及,但力度还远远不够。作为行业引领者,陈正在不遗余力坚持做这件事情,并且已经收到了一些成效,在走访的过程当中,行业人士均对其表示赞叹有加,希望有机会能达成合作。而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新技术和展示手段,药食同源真实的状态和鲜活的案例将逐步展现在患者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逐步建立起公众对中医药的基本认知和不同程度的信赖。 99%的人还阅读了 ♥入局社区康养市场的关键,能把握住吗? ♥2022年创业大健康项目已成为新风口,政策利好,巨头追捧 ♥没做过大健康行业,也没经验,可以加盟陈农夫吗?
文章分类:
养生加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