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健康源泉来自于哪里?人怎样才能保持健康? 二维码
92
发表时间:2021-04-21 09:15 中医的养生之道,讲究一个天人合一。 人要顺天行道。“天”就是大自然,“道”就是规律。人要顺从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养生。 中医文化,讲究取象比类,用有形的现象来体现无形的规律。 中医治未病 中医里,“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 讲究预防胜于治疗,食疗胜于药疗。食医需要在人体出现病症之前,进行专业有效的自我调理并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从而杜绝生病,令人健康到老。 中医讲:“上工治未病”。在身体出现病症之前,中医就意识到问题所在,开出中医营养处方进行调理,这叫“治未病”。 有些疾病,就是无形能量层面的功能失常,但是身体的物质是没有变化的,所以西医检测不到,就无法诊断出病症,结论就是“无病”,但要自已依然要求经常检查,这就是西医的预防途径。 因此,西医没有“治未病”之说。 吸收问题 想要健康,就一定要按照健康的规律来规范、审核自己的生活方式,养生只是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睡眠、情绪等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现代人相比七八十年代的物质生活水平高了很多,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营养很充足,为何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却更多了? 这是因为,物质丰富,却能量不足,是因为人体的吸收不好,而不是吃不好。缺乏营养,是吸收的问题,而不是营养的问题! 同时营养太丰富,超过了吸收的负荷,身体被累加的负担压垮,所以,应该做的是减食,而不是吃补,是清淡饮食而不是拼命补维生素蛋白质——现在满大街的卖进口营养品,在一步步的给身体做减法,成了健康的头号杀手! 生命力能量 如何补充“能量”,比“能量”本身更重要! 能量补充,首要解决的是吸收,食物需要被身体用来制造血液,以血液的形式存在身体器官和骨头里,才是真正被身体吸收利用了。 吸收,必须以脾胃、肠道的能量是否充足为前提。肝脏自身能量不足,吸收功能就不高,工作效率就不会高,导致吸收不好。 陈农夫食疗汤,健脾养胃,为脾胃、肠道补充能量,一天两盅,两天就见效。 中医讲,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说话,坐稳,一起动筷,一起停筷,就是要给脾胃最小的消化负担。有充足的时间,足够的气血能量来帮助食物消化,才能更有营养地吸收。 因此,食医又有“三分吃、三分喝、三分空”的养生理念。 好的情绪 人体80%的病症都是有情志产生,万病之本,最难去除的,就是欲望! 所以,养生之道的最高标准,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俗话说,有病的人不一定快乐,但快乐的人,一定是没有病的。 好的情绪+好的营养+适宜的运动=健康的身体。 只要你愿意放弃那些不良的习惯,克服自身的惰性,坚持喝汤调理,严格遵守健康运动管理,拒绝外卖及垃圾食品。就能实现每天健康一点点,达到预防胜于治疗的目的。 结语 1. 世上没有所谓的神医,也没有所谓的神药,好的情绪+适宜的运动+营养的一日三餐就是治愈一切不健康的妙药。 2.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就是有营养的三餐! 3. 不要问医生,“我的病什么时候才能好”,没有哪个医生能回答你,因为没有哪个医生能够代替你过健康又营养的生活,代替你的消耗。所以,所谓疗程,都是骗人的说法! 4. 观念比治疗重要!养生比药物有效!预防比治疗有效!食疗比药疗重要!
文章分类:
日常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