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开方,中医是如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 二维码
249
发表时间:2018-07-08 15:57 中医治胃痛除去应用所谓照顾到整体的汤证疗法与一般对症的止痛药外,对于消化性溃疡不但体会到它的高级神经因素,并且在治疗上也应用了制酸的药品,下文中将试举一个医案以说明之。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介绍 中医一般治疗的方法简介如下:1.药物疗法。2.物理疗法:包括针灸、拔罐子、按摩。3.精神疗法:如古医书《素问》:“余知百病之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是指神经活动而言,古人早已注意到情志的变化是与内脏的病变有关的,而中医在治疗中也多对患者施以精神的暗示及宽解安慰,鼓舞病人治愈的信念。中医使用药物疗法又可分为二个不同的应用类别,即: 一、汤证疗法如柴胡汤证、桂枝汤证等,也就是说治疗的对象是疾病的整体(症候群),它的作用可能是调整或协助生理机能,间接或直接地消灭致病的原因,使全部症候随着疾病的治愈而消失。它与单独对孤立的症状进行治疗而与致病原因无关的对症疗法不同。 二、对症疗法(一)中医诊断中医的诊断结果是“症”而不是“病”,消化性溃疡所表现最显著的症候是胃痛,其次是并发的如吐血、呕吐、泛酸以及一般胃肠症状,所以在书本上去寻找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经验,只能在胃痛门里去找。 清代名医王旭高医案腹痛门原案记载是: 病历:“病自郁发,肝胃气痛”(肝字中医代表神经病由精神抑郁而作)。“疼久气血凝瘀,曾经吐血是阳明胃络之血”(见胃出血既往症)。“血止之后疼势仍作”(主要症状是胃疼)。 处方:“白螺蛳壳、左金丸(吴茱萸、川连)、川楝子、延胡索、川郁金、香附米、茯苓、陈皮、旋覆花。”原方川楝子、延胡索、郁金、香附米等都是中医所谓理气舒郁药(可能对舒解神经有作用),其中“左金丸”是制酸的药品,而白螺蛳壳是含钙的,对酸亦有其中和作用。根据《本草纲目》载其有治反胃、疮疡、烫火伤效果,和海蛤、海蚌同。又考王肯堂《六科证治准绳》胃脘病门用白螺蛳壳的方子很多,此外金代朱丹溪也有用蛤壳治胃病(溃疡性)的记载。依此推之,凡中药含钙的药品如石决明、乌贼骨、牡蛎等都常被应用于消化性溃疡。 茯苓 (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验方以下再介绍两个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单方,是我们在临床上初步认为比较有效的。01甘草流浸膏 医籍上文献的根据是: ①甘草味甘,《内经》载:“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苦急可以作神经紧张解释,缓是缓和的意思)。 ②《本草》载甘草:治疮疡痈毒。 甘草流浸膏 02乌贼骨粉(又名海螵蛸) 根据《本草》的记载,海螵蛸有止疼、止血、收敛溃疡面与制酸的作用,因此用来治消化性溃疡,如。 ①《名医别录》“惊气入腹,环脐腹痛”,疼痛部位与消化性溃疡病位相近。 ②《黄元御药解》“凡属血症皆止”,《圣惠方》“治卒然吐血”。 ③《千金方》“治疮疡久不瘥”。 ④《中国医药学大辞典》“乌贼骨含有碳酸钙、磷酸钙,用以制酸”。
文章分类:
日常养生
|